【求職策略】學歷真能成為職場加分利器嗎?
到底要不要繼續進修補個學歷?如果所學沒有熱情該怎麼辦?這是對於「學歷」,常有的職場大哉問。今天這篇文章,我想針對面臨即將畢業、職場新鮮人,或來到工作年資五年以上的職場人,來分享一下我個人對於「學歷」的淺見,希望可以幫助正在思考這個議題的朋友,給予一些靈感。
如果你是年輕職場人⋯
對於年輕職場人,包括在校生或是剛出社會五年以內的職場人,可能會猶豫要不要再進修一個學位,讓自己的學歷更加豐富。其實,我會比較鼓勵大家不要限制自己對學位或學校的想像,先回歸到:自己本身對於特定領域有無興趣與熱情。
避免直線思考的侷限性
當我們以直線思考,認為某一科系或學位可以為我們帶來就業保證,而去選擇該科系或學位,規劃我們十年至十五年的職涯時,將可能忽略了在現代職場中,有許多新技術與新職位,它們每一天都在被產生。我們無法準確預測到自己的長期規劃能否如期發生,或當初選擇的領域會發生何種改變。因此,站在現在的時間點設想十年後,哪一科系或哪一領域發展比較好,這樣的思考角度會有一定的局限性。
好比說十年前,我們無法預料到自媒體會廣為流行,甚至,可以成為一份正式工作。這也是得我們無法提前將「為成為自媒體」這個工作納入選項,加入到選擇學位或科系的考量中。而且,當我們以現有資訊做出短利決策時,若是該領域在五到十年間逐漸式微,我們可能會出現一種後悔心理是:「早知道我就不要這樣選擇了。」
然而,若是我們當初選擇的科系是與自己的志趣非常相仿的,即便在未來十年以後,不管外界如何變動,我們依然能夠非常肯定自己的選擇,也會持續專注在該領域積累個人的價值,或者是帶著開放與信心移動到其他行業,這也是構築可遷移能力重要的基礎心態。
專業主修等於未來工作領域?
我們在大學或研究所選擇的專業主修,不代表未來一定會從事這樣的工作。
其實,在從事獵頭實務中,我觀察到許多在專業上發光發熱的職場人,與他們過去主修背景也十分不同。舉例而言,我最近在服務的獵才案件,這個職位候選人(candidate)是在做網通(Networking)相關的領域,其過去主修專業是法律相關科系,甚至在學校畢業後也花費幾年的時間準備律師資格考,只是,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志不在此,後來決定從頭開始培養新的專業,最終,他花費額外的摸索、自習與進修,進入到完全有別於法律專業的高科技領域,並且考取國際級的技術證照,進而在網通領域耕耘出自己的職涯成績。
如果你已經開始工作滿五年以上⋯
對於即將進入就業市場的新鮮人,學歷對找工作的過程依舊有其重要性,因為對於雇主來說,無法得知我們的能力水平,也沒有過去職場的實際經驗可供參考,也就造成透過「學歷」來進行篩選的結果。但當你進入到職場三到五年後,學歷將不一定在是最主要判斷「能力」的依據。雇主可能也會想了解:
- 過去工作經驗中,所養成的能力與思維水平?
- 你的想法夠不夠務實(貼近職場運作的邏輯)?是否能帶來即戰力?
- 你的個人定位與發展潛能
也就導致在面試當中,將會綜合參考許多佐證因素,譬如:工作成就、作品集、相關證照、進修情形。因此,如果我們正在思考「補學歷」,卻沒有先客觀想清楚:人才市場對我們年資所賦予背後的期待,這可能導致將無法實現「擁有多一個學歷將會加分」的期待。
有些公司產業,確實存在對於特定學歷、甚至學校的期待,假設你是處於這樣的領域,並且也願意持續投資接下來10年、20年在該領域中,那麼,策略性再取得學歷將會是一種投資。而若你的公司產業看重的是能力導向,那麼,取得學歷可能更多是思考:如何為我帶來能力上、資源上的附加價值,譬如,跨領域的進修、或積累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人脈資源等。
總結來說,跳脫單一層次對學歷的思考,來到第二層次去思考自己的職涯需求,將可能有助於我們是出於滿足自身、並且均衡外在做出選擇下一篇我們會接續聊聊,那學歷之於資深職場人呢?對於資深職場人,該以何種角度進行思考,來更有效地為自己在職場增值。
*歡迎同步收聽更多細節內容: 【Podcast】職涯神秘學~學歷真的能成為職場加分利器嗎?
Happy Hunting!
Lynn
延伸閱讀
最新職涯深度工作坊
《 職涯深度系列 – 專屬你的優勢說明書》
2022年最後一場實體優勢工作坊:2022/8/20-21
版權宣告 :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,請勿任意利用、引用、轉載。用戶如發現其他個人或組織涉及侵害本網站著作權或商標權,請立即與我們聯繫。
本站法律顧問:吉常同法律事務所陳盈光律師
「OFFER GET!資深獵頭的履歷面試全攻略」這堂求職課程目前已正式在Hahow上架,正在面臨轉職的朋友,不妨將這門課搭配《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》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