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涯成長】職業倦怠怎麼辦?只能離職嗎?
擁有一份喜歡並感到滿足的工作,可以幫助我們豐富生活,然而,快步調工作節奏、多工協作環境,高度不確定的變化性,已經是職場的新常態,這使得工作,有時候也會帶來造成巨大的壓力和無所適從的感覺,導致「職業倦怠」成躍升為主流的離職原因之一。
但職業倦怠的解法真的只有離職嗎?這也是近年來,我常與許多職場人開啟的對話。畢竟五年經營部落格以來,一些老朋友從當初的社會新鮮人,蛻變成今日的職場中堅者,生命歷程與角色也有了變化,也許是走入家庭,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與考量;或者仍是單身,工作的維度跟複雜性,存在質跟量的增長。
這篇文章想從我個人的淺見出發,來談談我們可以如何正視職業倦怠並且與之共處。
為什麼會「職業倦怠」?
許多職場人對於「職業倦怠」有個思考誤區,認為這必定是在一個領域滯留十幾年、或者工作沒有成就感才會產生的狀態。
但其實不是的。職業倦怠可說是一種「文明病」,畢竟回顧20、30年前,沒有LINE這種幾乎可以零秒完成溝通的工具;也沒有Scrum工作法、Agile敏捷開發這類日新月異的工作術。
現今的職場人面臨的是快節奏、多專案的環境,在為達到目標的過程中,注意力是高度分散、甚至伴隨許多複雜溝通,這都可能使得我們無意識累積一些感受、情緒與壓力,在沒有出口的情況下,在職涯生命裡伺機爆發。
職業倦怠的徵兆?
職業倦怠並不像感冒發燒能有很明顯的徵兆,更多是一些隱性的表現,比如最近容易感到疲勞、持續一段時間的失眠,對人事物反應過度敏感,包含:情緒起伏大、失去耐心,或在工作上缺乏動力等。甚至,即使是下班時間,無論和家人一起或者同朋友聚會,卻無法切換成Off模式,腦袋始終被工作佔滿,無法真正休息與享受私人時光,這也很有可能是一種倦怠警訊。
如果我們缺乏即時的自我覺察,可能就會抱著「過一日、算一日」的心態, 或者採取服用安眠藥、抗抑鬱藥來矯正,更甚者則依賴酒精或是血拚購物來試圖讓自己感覺到好。無論哪一種,長此以往都會對健康與生活造成負面影響。
職業倦怠就該接受它、面對它,然後…「處理」它?
我常比喻職業倦怠是一種「狀態」,而不是一個「專案」。在面對倦怠,我們時常會有非黑即白的想法產生,好比說:
- 面對職業倦怠是否該直接離職休息?
- 轉而選擇一個工時少、壓力小的工作?
但往往這樣的選擇,卻不一定能處理掉「倦怠」。畢竟倦怠是一種「感受」,不像工作的「事情」可以是以被解決的方式來處理。當我們試圖用解決事情的工作模式在解決個人感受,實際情況常常是只讓我們感受到更糟。
那到底「職業倦怠怎麼辦」呢?
與其想方設法地找尋解法,我通常更鼓勵職場人能先認清職業倦怠的本質—它是你真實的感受,是長期情緒積累的結果,它不會因為你的否定就不存在。與其選擇以「解決它」,倒不如用一種理解的心情,透過以下方式來先「覺察它」。
1.接受倦怠是一種正常感覺
面對職業倦怠,反而能先給自己一個空間,好好感受自己的累。不要去害怕感覺到累,也不要分析這是合理或不合理的疲憊。先坦白承認自己也會累,會感到壓力大而脆弱、會懷疑自我抗壓性低而進行批判,接受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歷程。
當我們接受「累」也是一種正常的感受,如同開心、快樂與難過的感受一樣。並且開始觀察自己在做什麼事時會開始疲憊?出現倦怠的頻率為何?這將有助於我們能覺察、開始試著選擇自己的反應。
2.練習區分「輸出」與「輸入」行為
人在工作狀態時,大部分是輸出導向的,比如跟人溝通、處理事情,因此注意力都是放在外界的,很容易不停地在回應與給予。當長期缺乏輸入、滋養的事情,自然地我們的電力就會耗盡。
我會鼓勵職場人可以試著以二分法,練習寫寫看「輸入/輸出」日記,紀錄今天做的事情哪些是消耗能量的、哪些是滋養能量的?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練習,我記得剛開始寫時很震撼,因為完全想不起來這天做了什麼開心的事,這才意識到我並沒有好好照顧自己。
所以你不妨嘗試看看,每天寫下付出心力完成的事項,但也記錄任何讓你感到開心幸福的小事,哪怕只是跟朋友聊天、擼貓或帶狗狗散步、看書聽音樂…看似微不足道卻能為你充電的時刻,練習建立「輸入」的習慣。
最後,我也非常鼓勵讀友能把「職業倦怠」當成一個可談心話題,和能信賴的家人、同事、朋友討論,尋求支持或者請教別人是怎麼度過的,這也是一個讓彼此更加互相了解的機緣。甚至,在貿然決定離職或停止工作前,我也會鼓勵職場人優先思考工作上是否有一些「可以調整的自變項」,並且和主管溝通具體的問題,比如工作量太大、業務超出範圍…主動跟主管對齊,即便是讓主管調整他的期望。和主管共同妥協並建立共識,只有調整外在環境的互動關係,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空間並且立下界線,幫自己創造工作上的餘裕。
每一次的挫折與不安,都是一個更了解自己的機會。因此,不要害怕職業倦怠來襲,也許在掙扎試驗中,能找出更有創意、更像「你」的方式Reset,創造出屬於你獨一無二的職涯故事喔。
*歡迎同步收聽更多細節內容: 【Podcast】職場舒心操 – Burn out!工作倦怠,只能離職嗎?
Happy Hunting!
Lynn
延伸閱讀
最新職涯深度工作坊
《 職涯深度系列 – 專屬你的優勢說明書》
2022年最新開課:2022/6/18-19、2022/8/6-7、2022/10/1-2、2022/12/3-4
版權宣告 :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,請勿任意利用、引用、轉載。用戶如發現其他個人或組織涉及侵害本網站著作權或商標權,請立即與我們聯繫。
本站法律顧問:吉常同法律事務所陳盈光律師
「OFFER GET!資深獵頭的履歷面試全攻略」這堂求職課程目前已正式在Hahow上架,正在面臨轉職的朋友,不妨將這門課搭配《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》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