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求職策略】團體面試好緊張?先思考雇主目的,從JD找線索
團體面試,往往帶給內向的求職者不小壓力,覺得必須強迫自己能言善道、積極強勢,才能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。其實,即便是外向的求職者,可能也會遇到準備團體面試的挑戰。
當許多人在苦思該如何力求表現時,卻可能忽略思考真正的關鍵:對方為何要以團體面試的形式進行徵選?當我們能優先思考這個問題,才能有助於推測雇主想透過面試找尋什麼樣的人才,以及在這次面試中,自己應該展露哪些特質,讓準備更有方向性。
團體面試類型,反映雇主的人才需求
團體面試又分成不同種類,透過面試官與候選人的組成,可能是:一對多、多對一或多對多,而常見的形式可能是:
- 將多位應徵者分成小組,請候選人針對同一個問題輪流回答或搶答。
- 將多位應徵者分成小組,一起分析個案並向面試官簡報的Case Study。
- 多個面試官對一個候選人的團體面試(Panel interview)。
而雇主選擇採用何種類型的團體面試,則會反映出他們希望從中看到候選人的何種特質、反應或技能。例如,金融業在尋找儲備幹部人才時,就經常安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個案分析面試,藉此觀察候選人在短時間內理解、分析、提出想法並與潛在領導能力。又例如,服務業有許多職位必須即時回應顧客需求,因此雇主經常在面試中安排考驗應變能力的情境題,以利他們迅速看出哪些候選人的應對最細緻、最令人印象深刻。
從JD找線索,展現面試官重視的職能
因此,我們也能試著從想應徵的職位,來推斷雇主最重視的職能,從而推估團體面試可能的形式,並思考該如何應對。首先,我們可以從申請職位的工作說明(job description)中尋找線索,思考如果要完成其中描述的職責,應具備何種特質與能力,就更容易設想與該職位匹配的職能。
例如,「顧問」的工作說明,寫著「即時針對顧客需求提出解決方案」。這句話隱藏的線索,可能包含:
- 「顧客」,暗示任職者,必須具備服務思維,善於換位思考,能在顧客、公司等等多方利害關係人的立場間自在切換。
- 「針對需求」,暗示該人須有敏銳觀察力,能剖析複雜的情境背景。
- 「即時提出解決方案」,可能代表需要配合變動的局勢進行創意思考,提供客戶急需的支援。
如此分析後,我們可以盤點自己的技能組合與這些要求的契合程度,並在團體面試中重點展示符合的部分,就能大大提升「投面試官所好」的成功率。
做自己,也不忘保持參與(engagement)
有些職場人,可能為了爭取到理想工作,而過度包裝自己,我認為這其實以長期職涯來看,反而是不利的。在面試中,很重要的是,展現利於爭取工作的特質,並非刻意塑造「假象」。否則即使靠著表演而順利錄取,最後可能仍不適應企業文化,或者與雇主期待有落差,誠信遭到質疑。換言之,在團隊面試中做自己,同時也做好一位team player,最為理想。以下這三項小技巧,有助你達成這點:
了解自己平時團隊中的定位。自己在團隊中的什麼位置,最能創造價值?平時多觀察,面試時就可找到最能熟練發揮的角色。如果是平時較少發言的人,不須強迫自己為求表現而胡亂發表意見,精簡、言之有物的想法,一樣能留下深刻印象。如果不擅長貢獻開創性的點子,也可以承接引導團體討論、串聯成員想法的彙整角色,這在注重團隊合作精神的雇主眼中,也是極為寶貴的才能。
保持參與度。如果你並非第一個回答面試官問題的人,等待時請仔細聆聽其他人的想法,輪到自己回答時,可以先整合一下剛剛聽到的意見,再開始闡述自己的想法。如此一來,即使你的想法與他人有所重疊,仍能展現你在壓力下的傾聽、統整能力,而且這也代表你有同時和面試官、競爭者互動的人際敏銳度,顯示出你有真正投入這場面試,而非只是人形作答機器。
友善互動。雖然與其他候選人是競爭關係,但也不用抱持敵意,等待時可與其他應試者打招呼、閒聊,之後如果要一起分析個案,也有助破冰。當面試官與應試者自我介紹時,嘗試記住對方的姓名、職稱,這些都是雇主會暗中觀察、能得到加分的小細節。
相較於單獨面試,團體面試似乎有更多變數,應試者必須顧及的互動對象也更多,但正因為它的形式複雜、有主題性,可供我們拆解的線索也更多。因此,不妨運用這些資訊,先推敲雇主的目的,再鎖定對方需求,精準準備。
Happy Hunting!
Lynn
延伸閱讀
最新職涯深度工作坊
《 職涯深度系列 – 專屬你的優勢說明書》
線上場:2022/6/18-19、2022/8/6-7、2022/10/1-2、2022/12/3-4
版權宣告 :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,請勿任意利用、引用、轉載。用戶如發現其他個人或組織涉及侵害本網站著作權或商標權,請立即與我們聯繫。
本站法律顧問:吉常同法律事務所陳盈光律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