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涯成長】想成功爭取談薪、調薪?先要避開的三大錯誤思維
當工作年資逐漸增加,我們或許得到參與重大專案的經驗,某塊領域的專業技能也更加純熟,此時,難免會開始思考著,自己的薪水與職等,是否合理反映自己為公司創造的價值,進而萌生爭取加薪、升遷的想法。然而,面對至關重要的薪資談判,卻並不是每個人都熟悉該怎麼去談。
站在我個人的經驗來看,如果是在面試情境中,薪資談判,其實從我們第一次接到面試電話就已經開始,透過每次不斷與對方交涉留下的印象,來上升趨近我們的期待薪資機率。若是在公司內爭取調薪的情境中,薪資談判,則是考驗著你對於個人貢獻,貼近團隊發展與組織發展的高度理解,才可能會產生好的談判策略。
而在你開口與主管協商前,不妨先審視自己是否有以下三項常見迷思?幫助自己用更專業的姿態來應對談薪。
迷思一:「特定產業、年資」對應「特定薪資水準」?
薪資,是高度個人化的。即便是兩位一樣技術、年資、證照,甚至一樣年紀的求職者,所領的薪水卻可能大不相同。
有種思維,認定各行各業的年資、職等,都有一套對應的「公定價碼」。例如,擔任行銷專員三年或接下行銷主管,企業就應該承諾員工某種「公認」的薪資水準。這種線性思考,固然能反映個人隨時間累積而更成熟、豐富的專業與經驗,卻卻可能忽略了「自身特質」影響。
雖然具備同等的專業技能、擔任同樣的職等,搭配不同的性格、人脈、影響力等軟技能,創造的價值也有巨大差異。即使像醫師這類高度專業的工作,個人品牌、醫病關係的經營,甚至辦公室政治手腕,都會深深影響薪資與職涯發展。
因此,以市場行情來談判,不一定能構成有利的主要籌碼。反而從「自身特質」結合「專業技能」能創造多少價值的角度來為自己爭取,並理解公司在市場上所扮演的分工角色,所能給予的空間。這會使我們在爭取加薪時,理由會更有說服力,也能更加客觀。
迷思二: 上司應該很清楚我的貢獻!
有些職場人認為主管應該非常清楚自己的貢獻,在爭取更好的待遇時,不須提供詳盡的「證據」,只要稍微提及幾項重大貢獻就能說服主管,其實,這樣的假設這往往更容易造成談判的失敗。
當隨著我們的年資增加,以及所屬的團隊愈大,反向思考來說,更不能只期待上司處處留意下屬的一舉一動,下屬其實也有義務向上司主動表達、證明自己的價值,這是一種雙向的關係。並且,「敢不敢開口表達」與「能不能有效爭取」其實是兩件事情,想要達到後者,也必須先建立在前者,我們平時有主動表達與思維自身價值的習慣。
因此,不妨養成自我追蹤的習慣,從給自己設定與團隊相結的目標,每當達成一個里程碑,就以加以記錄在你的成就清單中(例如,在X人團隊,因為我的介入,做了XX,跨越XX區,本月業績從XX增至XX,成長了X%),達成XX目標。長期累積下來,無論是要談調薪,或想加入更關鍵的專案計畫,甚至另謀高就,都可以迅速整理好自身的職涯軌跡,採取更高的主動性。
迷思三: 對薪資、職涯天花板的想像不切實際
設想未來薪資與職涯時,也必須考慮市場的客觀性,這在前述的迷思一中有稍作提到。從我們的第一份工作開始,就應該要能開始學習觀察,預見自己的職涯天花板,以及知道往什麼方向發展,才能抬升天花板的高度。
在設定自身對薪資和職涯規劃的期望時,除了透過104等徵才網站和PTT討論板取得資訊,也應從更宏觀的角度考量。舉例來說,台灣許多人選擇進入半導體產業的原因是「薪資較高」,但是什麼因素造就了這項條件?這就值得我們去深思。
譬如,首先,我們可以「橫向」觀察專業領域與市場環境的連動性。半導體產業之於台灣,在政策、地緣、全球產業鏈上有什麼優勢?製程技術、產業成長動能,是否還有發展空間?中美關係、龍頭大廠間的整併,又會帶來什麼影響?
考量過這些因素後,再回推自己現在擔任的業界角色(半導體設備工程師/製程工程師/機械工程師?)處於什麼位置,就能在設想未來時更客觀,職涯規畫更有依據。一般而言,後勢可期的領域會有更多人才需求,當需求大於人才供給,薪資也會較有競爭力,相關公司也有更多人員額度(Headcount)、更豐富的職涯階梯(Career Ladder)。
接著,也可以「縱向」觀察公司裡的資深前輩與主管,拼湊組織內可能的職涯路徑,例如整合工程師可能做到PM,再往上是部門主管等等。
像這樣「縱向」或「橫向」地評估環境,有助我們迅速理解職涯與薪資天花板,甚至適時「轉向」。例如,有些工程師在三十歲後轉職成為業務或不同職能,是因為觀察到台灣工程師若無法進入特定領域,或沒有能力出國,可能難以進行更高價值的研發工作,於是轉換跑道,提早因應來避免發展受限。
總結來說,無論是薪資、調薪的談判,從正確的準備心態出發,盡可能客觀地去清晰個人貢獻,所之於團隊或環境的價值,才會使我們有好的談判策略。
對職場人而言,專業技能固然是最重要的硬實力,但是能綜合考量職涯成長曲線、自身專業與大環境的關係、薪資競爭度,如此的觀察力,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軟技能,這能使我們找到最適合展露鋒芒的情境,並且投入時間在對的工作任務上,最終,影響到自身的薪資談判力。
Happy Hunting!
Lynn
延伸閱讀
【面試的藝術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薪資談判
如何有效準備談判劇本?(P.136)
最新職涯深度工作坊
《 職涯深度系列 – 專屬你的優勢說明書》
台北場:2022/6/18-19、2022/8/6-7、2022/10/1-2、2022/12/3-4
版權宣告 :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,請勿任意利用、引用、轉載。用戶如發現其他個人或組織涉及侵害本網站著作權或商標權,請立即與我們聯繫。
本站法律顧問:吉常同法律事務所陳盈光律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