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涯成長】你面臨的是求職期,還是轉型期?
【職涯成長】你面臨的是求職期,還是轉型期?
當職場人的工作經驗來到一定年資,往往會發現轉換工作不再像以往這麼簡單。
也許你已經在科技業待了十幾年,卻發現自己的熱情退減,開始渴望到不同領域闖闖;又或者你面臨到管理角色的職涯天花板,思索著有沒有其他角色的可行性。
這樣的狀態,我常會提醒我的客戶——你可能面臨的不單只是求職的問題,而是正處於一段職涯的轉型期(Career Transaction)。
所謂求職可能只單是找一份工作、換一份工作,但轉型可能連帶影響的是:生活節奏、薪資模式、家庭與外界眼光,以及慣性思維與行事風格的轉換。
轉型連帶的挑戰在於——以過去的求職來說,你所習慣強調的專業技能、成功經驗、個人名聲與人脈網絡,在轉型期來說可能不一定適用。
甚至,原有領域所樹立的成就經驗,反而形成外界識別既定印象的標籤,這其實也是近幾年來,許多資深職場人面臨的新型挑戰。
因此,本篇期望帶給,認為自己可能面臨的不單純只是求職問題,而是處於多面向考量的轉型期職場人,能先就以下兩點,以重塑個人品牌的思維,來預作轉型成功的前置準備。
轉型前置一、重新定義自己的品牌
常會有處於轉型期的職場人,向我訴苦:「我現在想轉換到A,但許多人資或獵頭還是介紹我已經很熟悉的B機會,真不知道該怎麼辦。」
但若當我進一步與探詢現有履歷或領英(LinkedIn)後,往往發現對方的呈現方式,都是以鎖定在B的角色或領域來撰寫。
大家可以想像一下——假設你心底期盼轉型成為業務(A),但在上述管道中,都是以一位具有豐富營運經驗的主管(B)為主,這樣的呈現差異,又怎麼能吸引到想要的受眾與自己聯繫呢?
也因此,為了轉移他人對自己的看法,以便獲得新的機會,我們必須意識到在個人簡介(Summary),或是專業經驗(Experience)中,重新調整技能和資格的陳述是必要的。
若是使用領英的話,或許還必須在“技能”欄位安插跟以往不同的關鍵字,上升被搜尋到的機會。(更多請參閱:下一個不被忽略的完美結尾(技能與推薦)
特別是,如果在這次轉型中,你的新目標與過去背景差異甚大,沒有直接的經驗可說服他人,你則需要強調那些『與你當前目標最相關的活動』,即使它們實際上只是你工作所做的一小部分,以便傳遞給對方一個訊息是——「我是有所準備的。」
譬如,原本你以領域功能、經驗積累的角度而寫:
「具有13年豐富的財務營運的金融產業工作經驗,目前想跨足至業務開發或市場行銷的角色。」
不妨切換到對方會在意的角度來陳述:
「透過協助公司內部進行營運流程創新,幫助公司轉化獲利潛力,創下10年來的營收新紀錄。」
轉型前置二、 策略佈局轉型故事
若你已經清楚接下來的轉型目標,你必須意識到這樣的求職,你不一定再能夠以經驗說服人,但你必須要以『潛力』說服他人。
而想要讓人感受到所謂的潛力價值,從剛剛提到「我是有準備的。」到「我已經準備好了!」的層次,則需要做更多增加說服力的準備。
第一是,在你的轉型故事中,必須清楚讓人知道:你為什麼而做,你看到什麼認為自己可以做,以及你實際採取了哪些行動。
人際交流中的每分每秒間,他人都隨時在奠定對我們的個人印象。當你能整理出脈絡,就能夠將故事中的一些『關鍵字』,應用在正式面試會議或是非正式聚會上,以此影響他人以新的角度來接收你的呈現方式。
而在故事中,我認為最重要的會是——他人能從你的故事傳遞之中,聽出你採取了哪些動作,來臆測、感受你的動機與承諾。
畢竟,想要他人感受我們的變化,往往難以從我們的內在想法直接傳達,或只單純就言語來描述,更多對方能深刻感受的會是依據:我們做了什麼。
因此,第二要開始構思的是,回歸前述的履歷概念,你從現在開始有策略地積累能夠佐證、能與未來受眾連結的經驗。
受眾可能是某某領域的用人主管、某某領域的客戶族群,那麼站在他們的角度會如何看待我現在的履歷(或作品集),則是我們能夠預先儲備準備的。
這樣的準備期,往往是最最耗時的部分,平均來說可能一到三年不等。
我發現往往最後能成功轉型的職場人,通常已經在萌生轉型想法出現時,就開始投注額外時間與新關注點,去實驗並測試自己的所想,並在過程中逐步累積可連結的經驗,不論是透過開始培養專業新技能、取得研習證照、橫向參與相關專案等面向著手。
我也會建議職場人能更有意識地在準備過程中,去顛覆自己習慣看待角度的方式、某領域的思維模式,主動建立新的關係網絡,這也將會影響他人如何識別你準備好的程度。
當然以實際的工作中,教練職場人跨領域轉職,或是重大職業轉型的議題,所需考量的複雜度與連帶關係,並不只是以上兩點,但我認為這兩個思維是職場人能開始以自我為出發,開始構思的關鍵。
也或許下次在非正式的社交場合中,你也可以抱持好奇的心態,以直觀的方式問問看同事、朋友(最好是不是太熟的那種),他們會如何描述你?
畢竟我們的品牌,多是建立在他人回饋之上,當你對自己散發的輪廓愈能掌握後,就愈能有基礎去逐步調整自己。以此開始作出策略性的準備,而不是到真正進行求職、轉型後,才發現自我與人才市場間有著不小的落差。
祝福正處在轉型期的讀友們,接下來都能平穩降落在期待的新職業生活上。
Happy Hunting!
Lynn
延伸閱讀
最新職涯深度工作坊
《 職涯深度系列 – 專屬你的優勢說明書》
線上工作枋:2022/6/18-19、2022/8/6-7、2022/10/1-2、2022/12/3-4
版權宣告 :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,請勿任意利用、引用、轉載。用戶如發現其他個人或組織涉及侵害本網站著作權或商標權,請立即與我們聯繫。
本站法律顧問:吉常同法律事務所陳盈光律師